《品三国》

发布时间:2015-10-22 10-05-00

《品三国》(上),易中天著,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8月版

       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、事业的成败、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,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和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。与此同时,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,中国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。但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舞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脸和白鼻子,也不知道红脸和黑脸的什么时候才能出现,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谁。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,却不肯承认每一次“善报”,往往也差不多意味着下一次“噩运”的来临。

       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;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;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;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;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;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;正史记录,野史传说,戏剧编排,小说演义;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;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;是非真假众说纷纭;成败得失疑窦丛生;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站在平民立场,通过现代视角,运用三维结构;以故事说人物,以人物说历史,以历史说文化,以文化说人生;一家之言品三国。

        易中天,1947年生,湖南长沙人,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,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,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,长期从事文学、艺术、美学、心理学、人类学、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,著有《〈文心雕龙〉美学思想论稿》、《艺术人类学》、《黄与蓝的交响——中西美学比较论》(与邓晓芒合作)等著作。近年撰写出版了“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·中国文化系列”四种:《闲话中国人》、《中国的男人和女人》、《读城记》和《品人录》以及《帝国的惆怅》等。 
作为近期文坛上人气最旺的人,易中天的《品三国》上市数天之内竟售65万册,可谓如日中天。可其《品三国》是否是品还是嚼,众说纷纭,婆说婆有理,公说公有理,爱的人将其捧上天,指责的也大有人在。
        7月23日,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在博客上公开发表了《如此易中天,可以休矣—大众化不是娱乐化、通俗不可庸俗、普及不能粗鄙》一文,称《品三国》“实际不是品,是嚼,而且是混嚼,把《三国演义》和《三国志》混起来,正着混、反着混,这样讲课,是有些问题的。”葛红兵认为,“品三国”应该是品中国人的国家观念的形成、忠义观念的产生,而不能一味地从个人利益、个人品格上去讲,否则有把政治庸俗化的嫌疑。同时,他也列举了易中天论述刘备和关羽、张飞三人关系的例子,指出易中天的态度是娱乐化的,“《三国演义》和《三国志》一锅煮,好像是为了辨明史实,厘清真相,实际上是为了提升舆情,为了夺人眼球。”
此次葛红兵对易中天的炮轰,引来乙醚板砖无数同时也招来大批拥趸。在北青网制作的“历史能否娱乐化”的专题上,网友分为两大阵营进行投票,截至记者发稿时止,葛红兵以10695票胜过易中天的8693票。
        8月8日上午,张汝伦、江晓原、许纪霖等沪上知名的人文学者对易中天的《品三国》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        历史学者许纪霖认为《品三国》文字粗糙,“看看电视还行,看书就免了。”身为历史系教授,许纪霖表示,中文系出生的易中天能靠史学文章一炮而红实在令人佩服,但这也让他感到有些遗憾:“其实易中天早期的作品,比如《读城记》等都称得上是上品,文字非常好。但他的《品三国》的文字却很粗糙,不值得一读。如果只是听听他在百家讲坛的讲座还是不错的,因为这样的东西更适合视听而不是阅读。如果大家实在想要读读易中天,就选择其早期作品‘品读中国系列’。” 
        江晓原认为,易中天创造了史学的娱乐功能,而且非常成功:“《品三国》对现代人而言是一种诱惑,但却是一种需要抵御的诱惑,因为它并没有什么价值。”张汝伦则为想要读点历史故事的学子们,推荐了林汉达的《春秋故事》、《战国故事》以及《西汉故事》:“这套书文字好,简洁并且还很有韵律。如果林汉达活着的话,百家讲坛就该邀请他,那么红的就是他而不是易中天。” 
新语丝中的《易中天和超女》认为,拿和超女比较有诸多不妥。其实超女我没有怎么看,易中天倒是听了一些。易中天的演讲大多无趣无味,老实说还不如老师讲评书。其实教授的成功关键,我看是顶着学者的光环,吹了吹所谓的中国传统历史罢了。国人缺少独立思考能力,对知识分子非常崇拜。因此,实际上20多岁的年轻人是教授Fans的主力军。年轻人眼界狭隘,很多人有一些种族优越感,殊不知,这汉字流传下来的所谓史书,史记之类都远远不能作为信史对待,三国演义中一场战役打下来死伤数十万人的神话只能是成人童话。超女里面唱的好不一定红,但是这唱的不好一定不红,而且上电视比气质,中土国人民气质老土乃是不争的事实。反观教授,玩的这传统文化,食如嚼蜡,气质上有如算命先生的神韵,某一集说一个典故是国家机密,抓了要判十四年,这种噱头只能哄哄不用大脑思考的愚民。看教授品评,还不如看看上海台的心灵花园,虽然里面编导极力否认造假,但是节目里面什么婚外恋,欺骗感情什么的煽情来的刺激的多。
        “还三国人物一个本来面目”,我想这不是句空话。但在对演义内容进行颠覆时,下手还是需考虑分寸的。比如《品三国》中所提的“空城计”,就是一可怕的极端跳悦。又如许邵评价曹操的那句很有名的话“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”,先生断然的便说其后应是“大笑”,而非“大喜”,从而认定这个字是三国演义杜撰修改的;不知先生是真没注意还是怎么着,演义的记载实是出于后汉书的。我虽也较倾向于孙盛的记载,但先生为了达到论证目标而武断的颠覆演义,是不是有失分寸呢?从前几集隐隐感觉到,先生似乎有把诸葛亮揪下“妖人”神台再把他推向“不是军事家”深渊的倾向。希望不是如此吧。

  • >> 相关附件

上一篇: 《世界名校之旅,你不可不知的50所世界一流大学》

下一篇: